请您阅读

走在行知路上 一辈子做山区孩子的好老师

来源:未知 编辑:管理员 作者:广西河池市第二高 发布时间:2019-06-28 02:33 浏览量:


尊敬的朱会长,各位领导、各位陶友: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广西河池市。这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重点扶贫地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邓小平同志组织发动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我现在所任教的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原址就是当年红七军北上整军所在地。
同许多在村小上学的同龄人一样,孩提时代,我最仰慕的人便是老师,看到他们站在三尺讲台上,声情诵读,潇洒板书,挥动教鞭,神采飞扬,感到当一名老师教孩子读书、带孩子游戏很神气,很快乐,也很受人尊重,于是在当时学生都写的作文题《我的理想》中表达了将来要当一名教师的意愿。
1983年7月,大学毕业,我如愿以偿地走向讲台,成为一名乡村中学教师,之后到县城中学、城区中学任教。34年来,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区,我始终扎根河池这个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工作,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担任学校领导,我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没有离开过深爱的讲台,用真情、用爱心、用思想浇灌花蕾般清纯美丽可爱的孩子,陪伴他们成长,帮助他们成人,促进他们成才,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朋友、好老师。
从教以来,我一直信守“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在完成这一工作中,我把“传道”作为第一责任和使命,牢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诲,践行“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思想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23年里,我始终把爱投入到孩子们的身上,用热情、踏实、细致的作风要求自己,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积极探寻 “和美教育、量化管理、民主管理”班级管理新路子,对学生严而有格,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在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悉心操作,尽己之力,默默奉献。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学校里过早与父母分离、过独立生活的留守孩子也增多。城镇离婚率增高也带来了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孩子增多,留守孩子、单亲孩子、重组家庭孩子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对这些孩子,我用人格感染、爱心传递、潜能发现、家访沟通,思想升华等方法,主动与他们广泛接触,采用个别谈心方式了解他们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既敬又亲,绝大多数学生品行端、学风正,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进取心。
对后进生,坚持说服教育,正面引导,我采取“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潜力多开发、特长多发挥、展示给平台、表扬多偏向、鼓励多给予、学习要求起步低,不停步”措施,许多后进生变成了优秀生。
我深知,生活在幸福美满家庭的孩子,大都善良诚实、积极向上。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中,我注重家校共建,重视家访,加强与家长沟通,为后进生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十年前,平时比较开朗的后进生李海(化名)在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突然情绪低落生,脾气暴躁,经常迟到甚至旷课。我在跟学生谈心时了解到,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让他自主选择跟谁一起生活,他极度烦恼。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及时、多次找来孩子的父母,劝他们看在孩子马上就要进入高三的份上,暂时不离婚,等孩子高考结束了再考虑离婚事宜,家长同意等孩子高考结束后再说,于是我要他们告诉孩子他们不离婚了,并要求他们两个人一起经常到学校看望孩子,一直到孩子毕业。之后孩子的父母按照约定,两人一起经常到学校看望孩子,这样,一来二去,两人感情和好如初,把家操持的更好,孩子受到鼓舞,安心学习,最后考上了大学,至今他的父母依然没有离婚,孩子也结婚生子,一家人过的幸福美满。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参加工作以来,我让十多个频临破碎家庭得以继续美满生活。
 “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渊博的知识便难以为“师”。身处大山工作,交通不便带来与外界沟通联系不便、信息落后之苦,我常常有落后感乃至自卑感,有“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的忧虑,为让自己和自己的学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努力使自己“有一潭水”。除自己订阅有多种关教育教学杂志外,定下除了出差或开会,每周用一个下午时间到学校阅览室、读书室阅读书刊,及时了解教育研究、本学科教学研究动态,及时站在教育教学知识的前沿,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外出学习培训,书店是我必去的地方,每次回家带回的不是礼物而是成捆的书籍。通过学习阅读,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好方法,更好地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学校的教学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有好教师需要一批好教师“带教”一批青年教师。在学校,我注重校本培训,倡导并组织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等方式努力培养青年教师,目前,我校169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81人,成为师资力量最强的学校。我身体力行,主动带教青年教师, 2013年后河池市教育局以我的特级教师工作坊为母坊,带培50个语文A类工作室,人数达100人。我带教过的青年教师大多成为本校、本地教育教学骨干,成为学校的中层、校级领导干部。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作为语文教师,我将常规教学与教育研究结合,注重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中,探索“文化生态语文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文育人,以文化人,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积极营造“文化内涵、民主科学、生动活泼、师生共学”的语文教育生态,狠抓基础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教学科成绩居当地同类学校前列。
作为校长,我根据生源起点低、学生潜力大的实情,率领教职工秉承红七军光荣革命传统,开拓工作新局面,树立“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确立“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长的喜悦”的办学理念,“和美教育,幸福成长”的办学思路,营造“敬业,求真,创新,和美”的校风,努力办出学校特色,荣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全国优秀陶研学校”、“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学校”、“广西足球特色学校”、“河池市青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河池市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等荣誉。
教育是一块圣土,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有幸在这片圣土上耕耘,为山区教育事业尽一份绵力感到无限光荣。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在大山中当老师,在行知路上,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四有”好老师要求来做,一辈子做山区孩子的好老师。
谢谢大家!
 
附:罗尔波同志简介
罗尔波,男,1963年12月出生于广西凤山县,中共党员,1983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广西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党委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并给予记二等功,广西中小学优秀德育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之一,广西“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工作坊主持人之一,广西首批基础教育百名名校长培养对象,广西首批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广西首批“国培计划”、“区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广西陶行知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全国优秀陶研工作者。中共广西河池市第三届党代会代表,河池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任职期间学校获得荣誉:
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优秀陶研学校。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广西文明单位,广西和谐学校,广西五四红旗团委,广西卫生先进单位,广西卫生优秀学校,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西足球特色学校,河池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